維生素 B9(葉酸)和 B12(鈷胺素)是對健康至關重要的水溶性維生素。由於這些維生素在生命的各個階段(從胚胎到成年)都扮演著重要角色,許多食物強化了這些維生素且維生素補充品,維生素補充品也含有這些維生素來幫助使用者免於營養素缺乏。
在過去的十年中,甲基化的維生素 B9 和 B12 替代了已被研究和使用數十年的傳統形式維生素,成為廣受歡迎的營養補充品。這些維生素皆能以不同形式提供健康益處。繼續閱讀瞭解詳情。
維生素 B9(葉酸)
葉酸能夠調節細胞代謝和細胞分裂。加上其在 DNA 和 RNA的作用,葉酸支持健康的組織成長和紅血球及免疫細胞的再生。葉酸對胎兒發育極為重要,因此孕婦和計畫懷孕的女性需要攝取足夠的葉酸。
從健康飲食中攝取充足的營養是最好的方式,沒有任何營養補充品能取代健康、營養的飲食所提供的整體健康益處。含有葉酸的食物通常非常營養,但葉酸本身不見得具最高的生物利用度。因此,食物中葉酸的平均攝取量通常遠低於建議水平。
低水平的葉酸在育齡婦女中尤其令人擔憂。這是為什麼在許多國家在食品中添加葉酸,且葉酸補充變得如此普遍。
葉酸是強化劑和補充品中最常用的形式,因為它通常比食品葉酸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更穩定且複雜性更低。甲基葉酸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人類遺傳學的發展,以及影響這種維生素代謝能力的特定基因(MTHFR)的發現。
MTHFR 多態性
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THFR)基因組成一種酶,能夠將葉酸轉化成能夠被人類身體使用的形式,也負責將同半胱胺酸轉化為甲硫胺酸。MTHFR 基因的其中一種變體(MTHFR C677T)會導致葉酸代謝能力降低。
您的 DNA 包含兩個 MTHFR 複製基因,分別來自您的父母。您有可能得到一個或兩個複製的 MTHFR C677T 基因變體。MTHFR 基因的單一突變十分常見,在醫學上也無須擔心,因為仍有一個基因能夠正常運作。
您可能聽說過更令人擔憂的問題是 C677T 變體存在於人體中兩個複製的 MTHFR 基因(同型 MTHFR C677T 變異體)。即便對於同型 MTHFR C677T 變異體,研究表示足夠劑量的正常葉酸也可以安全使用且能夠發揮作用 (Moll S)。
葉酸對於 MTHFR「突變」患者無效、會阻擋甲基化、無法被吸收或對人體不安全等說詞皆為誇大其詞且不完全正確。此變體僅是降低了轉化效率。
談及葉酸(如葉酸、甲基葉酸或任何其它形式)時,血液中的葉酸水平十分重要。換句話說,無論形式或生物利用度、劑量等方面的差異為何,目標都是提供充足的血液葉酸水平。身體存在 MTHFR C677T 變體之人也可以透過持續攝取足夠的葉酸來使血清葉酸水平正常化。事實上,葉酸是被研究最多的葉酸類型,已被證明可以預防神經管缺陷(Crider, Crider, Wilcken, Tsang, Seyoum)。
另一方面,過量的葉酸或未代謝葉酸(UMFA)也並非有益無害。您不應無上限地攝取葉酸來彌補降低的吸收力。幸運的是,身體的復原能力很強,研究顯示身體有些機制可以適應較高的葉酸攝取量以限制接觸未代謝的葉酸 (Tam)。
無論 MTHFR 變異體如何,600-1,000 微克範圍內的葉酸即可安全食用,且通常會將血液葉酸提高到足夠的水平。
維生素 B12(Cobalamin)
維生素 B12 是一種極為複雜的分子。人類依賴腸胃中的細菌來製造體內的大部分維生素 B12。維生素 B12 的另一個來源是動物產品,動物也從腸道細菌中獲得該維生素。
任何人都可能有較低的維生素 B12 水平,但素食者和純素食者特別容易缺乏維生素 B12,因為他們不吃肉製品(維生素 B12 的主要來源)。維生素 B12 水平較低之人可能需要尋求營養補充品的協助。
維生素 B12 是唯一無法完全合成的維生素。維生素 B12 透過稱為生物合成的複雜過程產生(我們則是依賴微生物來製造或「合成」維生素)。它的製造方式與腸道中製造細菌方式基本上相同。
最常見的生物合成使用一種稱為牙假單胞菌的細菌,並進行二十多個獨立的化學反應。幾乎所有市售維生素 B12 都是透過此方式製造和獲得。不同形式的維生素 B12 如氰鈷胺素和甲基鈷胺素將以相同的方式進行生物合成,在甲基和氰化物基團之間的末端進行單一取代反應。
氰鈷胺是維生素 B12 最常見的補充形式,因為它比甲鈷胺等形式的穩定性更高。
研究顯示氰鈷胺在體內可以很容易地轉化為活性維生素 B12。當比較氰鈷胺和甲鈷胺時,補充品的整體劑量和攝取頻率比確保維持足夠的血液水平更加重要(Zugravu)。
甲基葉酸和甲鈷胺同為甲基供體
您無需攝取甲鈷胺或甲基葉酸來支持正常的甲基化。您能夠在均衡的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甲鈷胺或甲基葉酸。正常的膽鹼攝取量提供的甲基比葉酸的正常攝取量多約 1,000 倍。除了膽鹼之外,其它 B 群維生素和氨基酸(如蛋氨酸)提供的甲基比單純攝取甲基化葉酸和 B12 多上數千倍。
參考文獻
Crider KS, Devine O, Hao L, et al. Population red blood cell folate concentrations for prevention of neural tube defects: Bayesian model. BMJ. 2014;349:g4554.
Crider KS, Yang TP, Berry RJ, Bailey LB. Folate and DNA methylation: A review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he evidence for folate’s role. Adv Nutr. 2012;3(1):21-38.
Moll S, Varga EA. Homocysteine and MTHFR Mutations. Circulation. 2015;132(1):e6-9.
Seyoum E, Selhub J. Properties of food folates determined by stability and susceptibility to intestinal pteroylpolyglutamate hydrolase action. J Nutr. 1998;128(11):1956-1960.
Tam C, O’Connor D, Koren G. Circulating unmetabolized folic Acid: relationship to folate status and effect of supplementation. Obstet Gynecol Int. 2012;2012:485179.
Tsang BL, Devine OJ, Cordero AM, et al. Assess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 677C>T polymorphism and blood folate concentr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rial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Am J Clin Nutr. 2015;101(6):1286-1294.
Wilcken B, Bamforth F, Li Z, et al. Geographical and ethnic variation of the 677C>T allele of 5,10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 Findings from over 7000 newborns from 16 areas world wide. J Med Genet. 2003;40(8):619-625.
Zugravu CA, Macri A, Belc N, Bohiltea R. Efficacy of supplementation with methylcobalamin and cyancobalamin in maintaining the level of serum holotranscobalamin in a group of plant-based diet (vegan) adults. Exp Ther Med. 2021;22(3):993.